墻柱灌漿料拆模后,其端部沿上皮往下高20~80cm范圍內(nèi)與該段下處比較,有局部的;蛘麄面的無光澤感或明顯粗糙麻面,還有不同程度的氣泡存在,個別大氣泡長25mm、寬10mm、深12mm,圓氣泡直徑達20mm,乍看好像是拆模聒噪,粘膜造成的。但實際原因是灌漿料、北京灌漿料的密實度不夠,欠振造成的。北京市《建筑結構長城杯工程質(zhì)量評定標準》(DBJ/T—69—2003)第3.4.22條規(guī)定:“氣泡深度小于2mm,最大直徑在10mm以內(nèi)的氣泡面積,在每平方米墻面不大于20cm,第3.4.28條規(guī)定;灌漿料工程質(zhì)量………以觀感質(zhì)量為主的內(nèi)業(yè)、外業(yè)相對照,并以結構實物質(zhì)量和工藝操作質(zhì)量相結合,綜合評價灌漿料工程質(zhì)量”。顯然,存在以上問題的灌漿料達到工程質(zhì)量要求。
1、墻柱端部混凝土質(zhì)量問題分析
墻柱灌漿料澆筑是自下而上分段連續(xù)進行的,當然振搗也是自下而上進行的,灌漿料中分顆粒受自重的作用隨之逐漸下沉,那么,灌漿料、北京灌漿料中的水分和氣泡也就逐漸上升,最后到墻柱端部,直到灌漿料失去塑性停止,使未排除的水分和氣泡形成豎向微小間隙,又因振搗棒的離心作用,使這些較輕的水分和氣泡絕大部分被排擠甩到灌漿料的邊緣,即模板的內(nèi)側處。
2、墻柱端部灌漿料回振最佳時間
墻柱端部灌漿料、北京灌漿料回振的關鍵是掌握灌漿料的初凝時間,由于灌漿料的強度等級不同,使用水泥、骨料不同,再加上施工工藝,操作方法和是施工時間。溫度不同,所以灌漿料的初凝時間也就不同。初凝時間一般為1~6h,最長可達8h,灌漿料的初凝時間就是回振的最佳時間,回振時間掌握不好,就起不到作用或起到反作用。現(xiàn)場控制灌漿料的回振時間是,用手指往灌漿料中按下去覺得稍微有點費力且手指周圍灌漿料的表面呈現(xiàn)出幾道以手指為中心的放射性小裂口,裂口長1~20mm,該時間為最佳回振時間,拆模后灌漿料的觀感上下基本上明顯向下凹陷且無小裂口,拆模后觀感與未回振基本一樣;卣襁^晚,即手指往灌漿料、山東灌漿料中按下去,感覺費力,手指下灌漿料表面有一層薄薄的硬皮。這說明灌漿料初凝已過,并開始向終凝轉化,此時回振將影響灌漿料的正常水化,破壞灌漿料的凝結力,使灌漿料的強度正常增長受到影響。
3、灌漿料回振的操作方法
灌漿料回振的高度根據(jù)墻柱的高度和截面尺寸確定,一般4m以下回振0.6m,5m以下回振0.9m,6m以下回振1.2m。回振方法同該墻柱根部的振搗。通過二次振搗,會使灌漿料中的水分與砂漿、骨料重新獲得拌合,使灌漿料、山東灌漿料中剩余的水分和氣泡充分排到灌漿料表面,砂漿與骨料和砂漿與鋼筋重新粘合在一起。
信息來源:北京萬吉建業(yè)建材有限公司